![]() |
||||
本节主要内容: | ||||
●腺病毒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与免疫性 ○诊断与防治 ●风疹病毒 ●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 |
||||
![]() |
||||
腺病毒约有100个血清型,其中能感染人类的至少有42个型别。腺病毒能在呼吸道、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引起溶解性感染;在淋巴样和腺样细胞中引起潜伏感染和在啮齿动物细胞中引起转化感染。 | ||||
●生物学特性 | ||||
为双链DNA无包膜病毒 | ||||
![]() 腺病毒模式图 |
![]() 腺病毒电镜形态 |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
○致病性 |
||||
-主要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密切接触从人传播到人。 -腺病毒主要感染儿童,大多无症状,成人感染不常见。 -与腺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病症主要是3岁以下小儿的急性咽炎热和较大儿童的咽结膜炎热,多见于暴发流行;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滤泡性结膜炎及与职业有关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胃肠炎与腹泻。 -40、41、42三型腺病毒主要引起婴儿腹泻,称肠道腺病毒。 |
||||
○免疫性 | ||||
病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对同型病毒具有保护作用。 | ||||
●诊断与防治 | ||||
常用病毒分离法。此外,亦可采用血清学诊断、其它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试验进行诊断。目前尚无理想疫苗。 | ||||
![]() |
||||
●生物学特性 | ||||
风疹病毒是风疹的病原体,为单正链RNA病毒,有包膜,包膜刺突有血凝性。 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
○致病性: | ||||
-病毒经呼吸道传播,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播散全身。 -儿童是主要易感者,表现为发热,麻疹样出疹,但较轻,伴耳后和枕下淋巴结肿大。 -风疹病毒感染最严重的问题是能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引起胎儿死亡或出生后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白内障等畸形及其它风疹综合征 ,如黄疸性肝炎,肝肿大,肺炎,脑膜脑炎等。 |
||||
○免疫性: | ||||
风疹病毒自然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孕妇血清抗体有保护胎儿免受风疹病毒感染的作用。 | ||||
●诊断与防治 | ||||
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措施,常与麻疹、腮腺炎组合成三联疫苗(MMR)使用。 | ||||
![]() |
||||
●鼻病毒(rhinovirus) | ||||
○小RNA病毒科成员之一,球形,直径28~30nm,为单正链RNA病毒,无包膜,至少有100个血清型。 ○鼻病毒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引起至少50%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自限性。 ○由于病毒型别多和存在抗原漂移现象,鼻病毒的免疫非常短暂,再感染极为常见。 ○干扰素有一定防治作用。 |
||||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 ||||
○大小为120~160nm,单正链RNA,有包膜,包膜上有排列间隔较宽的突起,使整个病毒颗粒外形如日冕或冠状,故名。 ○冠状病毒引起10%~30%普通感冒,其重要性仅次于鼻病毒,居第二位。 ○病后免疫力不强,尽管血清抗体存在,再感染仍可发生。冠状病毒还与人类腹泻和胃肠炎有关。 |
||||
●呼肠病毒(reovirus) | ||||
○归属于呼肠病毒科,为双链RNA,无包膜。 ○大多数人在儿童期被感染,且多呈亚临床状态。 ○显性感染包括轻度上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