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在研究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的病因时,从瘤细胞培养中发现的一种新病毒。 |
|
本节主要内容: |
|
●生物学性状
|
●致病性 |
●微生物学检查法 |
●防治原则 |
|
●生物学性状 |
|
○EBV特异性抗原: |
|
○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包括:EBV核抗原(EBNA)、潜伏感染膜蛋白(LMP) |
○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包括:EBV早期抗原(EA)、EBV衣壳抗原(VCA)、EBV膜抗原(MA) |
○EB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 |
EBV是一种嗜B细胞的人疱疹病毒,主要侵犯B细胞。EBV在B细胞中可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引起细胞转化→恶性转化) |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
○传播途径:唾液传播,偶尔输血感染 |
○所致疾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的有三种 |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青春期初次感染 |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瘤) |
|
发病前有重度EBV感染;EBV引起细胞转化;血清学证据:患儿体内EBV抗体水平高;瘤组织中检出EBV
DNA和EBNA。 |
-鼻咽癌:见于我国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区 |
|
瘤组织中有EBV DNA和EBNA;患者血清中EBV抗体增高;部分病人鼻咽粘膜尚未恶变前已查出EBV抗体;鼻咽癌治疗好转后,EBV抗体滴度下降。 |
|
●微生物学检查法 |
|
○EBV分离培养较困难,一般用血清学方法作辅助诊断。 |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
检测病毒VCA-IgA抗体或EA-IgA抗体,抗体滴度≥1:5~1:10或滴度持续上升者,对鼻咽癌有辅助诊断意义。 |
○异嗜性抗体的检测 |
|
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 |
|
●防治原则 |
|
EBV疫苗正在研制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