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概述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酵母菌(yeast)。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又称霉菌(mold)。
本节主要内容:
形态与结构
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结构比细菌复杂。细胞壁不含肽聚糖,主要由多糖(75%)与蛋白质(25%)组成。多糖主要为几丁质的微原纤维,缺乏肽聚糖,故真菌不受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作用。真菌的细胞膜与细菌的区别在于真菌含固醇 (sterol)而细菌无。 1.菌丝(hypha) 真菌的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mycelium)。有的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吸取养料,称营养菌丝。有的菌丝向上生长,称气生菌丝。其中产生孢子的称生殖菌丝。 菌丝可有多种形态:螺旋状、球拍状、结节状、鹿角状和梳状等。不同种类的真菌可有不同形态的菌丝,故菌丝形态有助于鉴别。 2.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结构,真菌的孢子与细菌的芽胞不同,其抵抗力不强,加热60—70℃短时间即可死亡。孢子可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有性孢子是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无性孢子是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根据形态分为3种:分生孢子、叶状孢子、孢子囊孢子。
培养特性
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在一般细菌培养基上能生长。检查时常用沙保 (Sabouraud)培养基。此培养基成分简单,主要含有1%蛋白胨、4%葡萄糖和2%琼月旨,pH 5.5。培养真菌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4.0—6.0,浅部感染真菌的最适温度为22—28C。但某些深部感染真菌一般在37℃中生长最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湿度与氧。真菌的菌落有两类: 1.酵母型菌落 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光滑湿润,柔软而致密。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如隐球菌即属之。有部分单细胞真菌在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假菌丝。假菌丝由菌落向下生长,伸如入培养基中,这种菌落称为类酵母菌落,如假丝酵母菌。 2.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菌落成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正背两面呈现不同的颜色。丝状菌落的形态、结构和颜色常作为鉴定真菌的参考。
抵抗力
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实验证明紫外线对丝状真菌与假丝酵母菌在距离1m照射需30min杀死。但不耐热,60℃1h菌丝和孢子均被杀死。对2%石炭酸、2.5%碘酊、0.1%升汞或10%甲醛溶液较敏感。对常用于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均不敏感。
CopyRight 2003.10 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