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理学课程组坚持认为,教学改革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推动器,也是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原动力。多年来把教学改革的触角延伸到课程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建立七年制学生教学新模式
①以我为主开展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内容,参考国内外最新版本教科书、参考书,编写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强的高质量新教材《Pharmacology》和英文药理学实验指导。本教材不仅用于本校七年制,还用于留学生,而且先后被南开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所采用。还被同济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16所院校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经过几年来的教学使用和反馈信息表明,药理学英文教材是一本实用性强、质量较高的基础课教材。此教材已于1999年获天津医科大学自编教材一等奖。
②全程教学英语为主
该课程始终坚持英语授课、英文试卷和用英文写实验报告。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还指导学生作文摘、写综述。外语水平明显提高。
= 3 \* GB3
③聘请外籍专家授课
自开办七年制专业以来,药理教研室曾先后邀请四位美籍或美籍华人教授讲授七年制药理学课程,教研室还多次聘邀外国专家及留美学者做专题报告,使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药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 4 \* GB3
④全面注重师资培养
教研室十分注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平时狠抓专业英语培训,以英文药理学教科书为教材学习专业英语,从听、读、说、写到英语教学,鼓励青年教师英语交流,用英语宣读科研论文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对担任七年制教学的青年教师,讲课前必须用英语试讲,给他们指出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注重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积极申报课题,目前已经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一项天津市科委二十一世纪青年科学基金、两项市科委重点科学基金和多项校科学基金的资助;注重青年教师的创造性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动脑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立新的教学实验,并带领他们参加多部专业书、教材、实验教材的编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建立新型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
= 1 \*
GB3
①首创单元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首创单元式实验
教学新模式。在一个单元中,同时开设3-4个不同内容实验,学生按班次轮转。其益处为:优化实验资源,提高了现有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实现教学班分组最小化,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取消示教式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更趋于同步。
= 2 \*
GB3
②
创建和开发新型综合设计性实验
教研室多年坚持以实验课内容改革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突出创新,大胆实践。经过多年努力,在实验课内容上作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 1 \* GB2
⑴
首创药物代谢理论中“房室模型”概念的模拟实验。该项实验在国内为首创。药理学理论课中有关药物转运与转化过程中的房室模
型理论比较抽象难懂。娄建石教授发明了用物理模型描述房室模型概念的模拟实验。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显著。已被北京、吉林、河北等地院校采用并编入实验教材中。
=
2 \* GB2
⑵
变单纯验证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康毅主任技师等在“镇
痛药实验”中,率先在国内药理学教学实验中引入医学统计
学理论,使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成为药效观察与药效统计相结
合的综合性实验。在“激素膜稳定实验”中,康毅主任技师等改变了原实验中肉眼观察、定性判断的弊端,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实验,量化了观察指标、提高了实验精度、也增加了仪器的使用率。
= 3 \* GB2
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
多年来始终重视将
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向教学转化,使教学内容更具有与使
俱进的特点。如前面提到的室模型概念的模拟实验,就是在
科学研究中迸发的思路并成功转化为教学实验方法;我们在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研究中,运用的心肌细胞
群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也成功嫁接到传统抗心律失常
药物实验中,实现ECG与MAP同步观测记录,使学生在
了解ECG改变的同时,也观察到相应的动作电位变化,并
由此加深对离子通道的了解。
= 3 \*
GB3
③
建设药理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我们尝试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增加开放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与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一起,形成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开放性实验课,不受课时限制,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及项目研究训练。探索式实验则是鼓励学生参加教研室在研课题的研究,从中进行实践学习。近年已先后有数十名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自愿参加开放或探索式实验教学。多种实验课形式并举,全面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我们近年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又一特色。
= 4 \*
GB3
④
积极开展实验教材建设
实验教材 |
担任角色 |
出版社 |
时
间 |
药理学实习教程 |
参
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1998年 |
机能实验学 |
主
编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2001年 |
机能实验科学 |
编
委 |
北大医学出版社 |
2004年 |
机能实验学(补充)
教
程 |
主
编 |
校内使用 |
2006年 |
机能实验学 |
编
委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年 |
机能实验学(2版) |
主
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年 |
创建独立的机能实验学
机能综合实验课程(亦称:机能综合)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基础实验学科。由实验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以及实验心理学融汇整合而成。是21世纪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一门新课程,也是构筑21世纪基础医学实验科学四大支柱之一(形态学、机能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学)。
机能实验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命机体(人体或动物体)在正常、疾病以及实验治疗状态下的功能变化与调节。由于人体机能实验受条件、法规等限制,故动物实验是机能实验学的主要形式。为此,必须人为地严格建立和控制实验条件,在动物的整体或器官组织建立各种疾病模型或状态,观察和记录各种功能指标的变化及规律,观察和探索药物的治疗作用,形成生理功能-疾病模型-药物干预-心理影响为一体的整合式实验。该课程已列入天津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序列,授予学分,为必修课程。
附相关教改业绩及成果
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
“七年制药理学教学模式”获2000年天津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张才丽主持
2.
“七年制药理学教学模式”获2001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张才丽主持
3.“药理学实验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实践”
获2004年天津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康毅主持
4.“药理学实验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实践”
论文获2006年天津市教委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秀论文二等奖
高卫真
5.
“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报告),2007年获天津市首届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康毅主持
6
机能实验学(补充)教程
2006年获天津医科大学优秀自编教材三等奖
康毅等
教改研究论文:
1.
镇痛药实验改革的初步尝试.
实验室科学2000年
郑尧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
郑尧
3.
机能实验教学单元实施初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
马德禄
4.
药理学实验课改革的思考.
医学教育研究
2000年
马德禄
5.
试论21世纪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医学与社会 2000年 娄建石
6.
抗心律失常药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研究
2001年
郑尧
7.
机能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学教育研究
2001年
马德禄
8.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工程类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年 娄建石
9.
应对新的医药卫生体制药学院药理和临床药理学科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医学教育研究
2002年
孟林
10.
重视课堂讲授,保证教学质量.
医学教育研究
2002年
高卫真
11.
用Dreamweaver实现药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种方法.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年 宋君秋
12.
药理学实验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实践.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5年 高卫真
13
发挥“十五”投资效益,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专)::30-32
康毅等
标志性成果
1
建设机能实验课程
该课程已进入医学专业课程序列
2
单元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已应用多年,并在其它专业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