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鼻腔

NASAL CAVITY

 

  鼻腔 nasal cavity 以骨和软骨为基础,内面覆以粘膜。鼻腔向前以鼻孔 nares 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 choanae 通鼻咽。鼻中隔将鼻腔分成左、右二腔,每侧鼻腔又可分为前部的鼻前庭和后部的固有鼻腔

  1、鼻前庭 nasal vestibule 是鼻腔前下方鼻翼内面较宽大的部分,前界为鼻孔,后界为鼻阈 limen nasi。鼻阈是皮肤与鼻粘膜的分界处。鼻前庭内衬皮肤,生有鼻毛,借以滤过、净化空气。该处皮肤富于皮脂腺和汗腺,是疖肿好发的部位之一。由于缺少皮下组织,皮肤直接与软骨膜紧密相连,故发生疖肿时,疼痛较剧烈。

  2、固有鼻腔 proper nasal cavity 是鼻腔的主要部分,常简称为鼻腔,每侧鼻腔有顶、底和内、外侧壁。

  (1)鼻腔顶:自前向后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体下面构成,与颅前窝相邻,外伤造成筛板骨折时,脑脊液和血液可由鼻腔漏出。

  (2)鼻腔底:即口腔顶,由硬腭构成。

  (3)鼻腔内侧壁:即鼻中隔 nasal septum,它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构成(图示),被覆粘膜。鼻中隔居中者较少,往往偏向一侧。鼻中隔前下部有一易出血区Little区Kiesselbach 区),此区血管丰富而位置表浅,受外伤或干燥空气刺激,血管易破裂出血。约90%的鼻均发生于此区(图示)

  (4)鼻腔外侧壁:形态最为复杂,自上而下有三个鼻甲突向鼻腔,分别称上鼻甲 superior nasal concha、中鼻甲 middle nasal concha 和下鼻甲 inferior nasal concha。三个鼻甲的下方各有一裂隙,分别称上鼻道 superior nasal meatus、中鼻道 middle nasal meatus 和下鼻道 inferior nasal meatus。在上鼻甲之后上方有时可有最上鼻甲 supreme nasal concha 和相应的最上鼻道 supreme nasal meatus。上鼻甲或最上鼻甲后上方与鼻腔顶之间的凹陷部分称蝶筛隐窝 sphenoethmoidal recess。由于鼻甲及鼻道的形成,大大扩展了鼻粘膜的面积,有利于对吸入空气的加温与湿润。若将中鼻甲切除,在中鼻道中部可见一凹向上的弧形裂隙,称半月裂孔 semilunar hiatus,裂孔的前端有通向前上方的漏斗形管道称筛漏斗 ethmoidal infundibulum,半月裂孔上方的圆形隆起为筛泡 ethmoidal bulla。中鼻道为众多鼻旁窦开口之处。在下鼻道内,鼻泪管开口于其前上方,距鼻孔约3cm。(图示)

  鼻粘膜按其生理功能分为呼吸区 respiratory region 与嗅区 olfactory region。嗅区粘膜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与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活体呈苍白或淡黄色,面积约5c㎡,内含嗅细胞,有感受嗅觉刺激的功能。呼吸区的范围较大,是除嗅区以外鼻粘膜的其余部分,粘膜较厚,表面光滑湿润,在活体呈红色,内有丰富的血管、粘液腺及纤毛,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湿润和净化作用。粘膜内有丰富的静脉海绵丛易受物理化学和炎症刺激而充血导致鼻塞。(图示)

 

主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