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骨腔,共4对,依其所在颅骨的位置分别称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各窦壁内衬以粘膜,均以窦口开口于鼻腔外侧壁(图示),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一)上颌窦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是鼻旁窦中之最大的一个,几占整个上颌骨的体部,其形状与上颌骨体部外形相符,容积平均为14.69ml。上颌窦一般可分为前、后、内侧、上、底5个壁。

  前壁:向内略凹陷,即上颌骨体前面的尖牙窝。此处骨质较薄,上颌窦手术常经此处凿入。

  后壁:较厚,与翼腭窝毗邻。

  内侧壁:即鼻腔之外侧壁,相当于中鼻道和下鼻道的大部分。此壁有上颌窦口,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的后部。因开口部位高于窦底,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感染和窦内积脓。内侧壁在下鼻甲附着处下方的骨质最薄,是上颌窦穿刺的进针位置。

  上壁:为眶的下壁,较为薄弱,上颌窦的炎症和肿瘤可由此侵入眶内。

  底壁:即上颌骨的牙槽突,常低于鼻腔的底部,此壁与上颌第2前磨牙及第1、第2磨牙的根部十分邻近,仅有一层菲薄的骨质相隔,甚至牙根直接埋藏于上颌窦粘膜的深面,故磨牙根的感染极易侵入窦内,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二)额窦
  额窦 frontal sinus 位于筛窦前上方,眉弓深面的额骨内外板之间,左右各一。窦的大小及形状也不一致,但基本上为三角锥体形。额窦底部是眶的内上角,骨质最薄,急性额窦炎时,此处压痛明显。额窦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的筛漏斗。

  (三)筛窦
  筛窦 ethmoidal sinus 由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的含气小房组成,绝大部分小房位于鼻腔外侧壁上方的筛骨迷路之中,共约3~18个,可分前、中、后3组。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偶有后筛窦的个别气房开口于蝶筛隐窝。

  (四)蝶窦
  蝶窦 sphenoidal sinus 位于蝶骨体内,左右各一,其前壁上部有蝶窦口,开口于鼻腔的蝶筛隐窝。

 

主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