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tm).
首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抗原抗体反应总论>>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特异性(specificity) 是指任何一种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发生反应的专一性能。特异性是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抗体分子可变区形成大小约为3nm×1.5nm×0.7nm的槽沟,其中超变区氨基酸残基的变异性使槽沟形状千变万化,只有与其空间结构互补的抗原决定簇才能如楔状嵌入,因此,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例如:抗白喉抗毒素只能与白喉棒状杆菌外毒素结合,而不能与破伤风梭菌外毒素结合,反之亦然。这种高度的反应特异性是一切抗原抗体反应的主体,所以在传染病的诊断、防治等医学和生物学领域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多数天然抗原物质的构成十分复杂,常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如果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决定簇,则可与彼此相应的抗血清出现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例如,变形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故斑疹伤寒病人血清可凝集OX19变形杆菌。
  2.比例性 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要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形成较大的抗原抗体结合物。以沉淀反应为例,在加入固定量抗体的一排试管中,再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递增浓度的抗原进行反应,结果发现随着抗原浓度的增加,沉淀很快出现,但抗原超过一定范围之后,沉淀速度和沉淀量随抗原浓度增加反而降低,甚至到最后不出现沉淀,
  沉淀反应的速度反映了参加反应的抗原和抗体浓度的适合程度,适合程度高反应快,反之则慢。通常把最迅速出现可见反应时的抗原抗体的浓度比或量比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optimal ratio)或称等价点(equivalence point)。抗原与抗体比例最合适的范围称等价带(equivalencezone)。在最适比反应条件下,抗原抗体几乎全部结合成复合物,上清液中基本无游离的抗原和抗体。当抗原和抗体浓度比超过此范围时,可见反应的速度和复合物的量都会迅速降低,甚至不可见,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因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不出现可见反应,称带现象(zone phenomenon)。如果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prozone);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postzone)。在同一抗原抗体反应系统中,不管抗原和抗体浓度如何变化,其沉淀反应的最适比始终恒定不变,
  Marrack提出的网格学说解释了抗原抗体反应比例性的机制。天然抗原大多是多价的,抗体至少为两价,当抗原与抗体在等价带结合时,相互交叉连接成具有立体结构的网格状复合体,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当抗原或抗体过剩时,由于过剩方的结合价得不到饱和,只能形成较小复合物,并存在有较多游离的抗原或抗体,不能出现可见反应。但是,当抗原或抗体为单价,不管抗原与抗体的量比关系是否合适,均不能出现可见反应现象。
  3.可逆性 可逆性(reversibility) 是指抗原与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回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是分子表面的非共价键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并不牢固,在低pH、高浓度盐等条件下,使抗原抗体分子间的静电引力消失而导致解离。常用于解离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物质有3mol/L硫氰化钾,7mol/L尿素,pH2.4、0.1mol/L甘氨酸等。解离后的抗原或抗体分子,仍保持原来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活性。例如,外毒素与相应抗毒素结合,毒性被中和,但经稀释或冻融可使两者解离,外毒素恢复其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