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1958年,Burnet就提出了抗体形成的克隆学说,即抗原上的每一个抗原决定簇可分别刺激相应的B淋巴细胞。这些B淋巴细胞经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针对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即每个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只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并产生针对该决定簇的抗体。这一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
这种由单一无性系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即称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而成的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完全均一的、单一特异性的抗体。单克隆抗体的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只与一种抗原表位发生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单克隆抗体一问世便受到广泛的欢迎和重视。特别是在检验医学领域,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方法的特异性,促进了商品化试剂盒的发展。
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1960年Barski在研究细胞杂交时发现,两种体细胞融合后,其中一些杂交细胞的核具有双方亲代的特征。
1963年Littlefield首先提出了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杂交瘤细胞的方法。以后,Schwader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人的外周淋巴细胞融合,所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以同时分泌人和鼠的免疫球蛋白。
1975年Koller和Milstein用仙台素将小鼠的浆细胞瘤细胞与致敏的小鼠脾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个亲本的特性。经过反复的单细胞培养,形成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具有肿瘤细胞可在体外生长繁殖特征的单细胞株。从此开创了有目的的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为此,两位发明者于1984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