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Cytomegalovirus CMV) | ||||
本节主要内容: | ||||
●生物学性状 | ||||
●致病性 | ||||
●微生物学检查法 | ||||
●防治原则 | ||||
●生物学性状 | ||||
宿主范围窄;种属特异性高;CPE特点是:细胞肿胀,核变大,形成巨细胞,核内或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其外有一晕轮围绕,宛如“猫头鹰眼”状。 |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
○传染源:带毒者 | ||||
○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多途径传播 | ||||
○密切接触(包括日常接触、性接触、早期哺乳) | ||||
○输血、器官移植:输血后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 | ||||
○母婴传播: 产道→新生儿感染 胎盘→先天感染→重者流产或死产 |
||||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间质肺炎、视网膜炎、食管炎、结肠炎、脑膜脑炎 |
||||
○CMV有致癌潜能。 | ||||
●免疫性 | ||||
人体受CMV感染后,都能产生特异性的IgM、IgG、IgA类抗体,但不能有效预防CMV感染。此外,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限制CM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
●微生物学检查法 | ||||
○细胞学检查 | ||||
○病毒分离 | ||||
○核酸杂交和PCR法检测病毒DNA | ||||
○抗原检测 | ||||
○血清学诊断 | ||||
●防治原则 | ||||
丙氧鸟苷与膦甲酸治疗免疫抑制病人发生的严重CMV感染有效,尤其适用于肾移植和骨髓移植患者,以及对艾滋病患者并发的CMV感染作预防性治疗。 应用CMV包膜蛋白研制不含病毒DNA的亚单位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