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养 |
|
1.新教师培养实施“导师制”
帮助新教师完成岗前培训是老教师的责任和义务。1999年7月,课程组决定自1999年9月起,在课程组实施导师培养制度。“导师制” 培养的内涵是:对新分配进入课程组工作的青年教师均安排一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传”、“帮”、“带”, 对青年教师进行多环节、全方位培养,力争在一年内使新教师全面胜任课程组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在实施新教师“导师制” 培养的几年间,课程组老教师李光、李凤荣、高文和、刘云霞先后培养了谷超、谢秀杰、李健,姜余梅,除谢秀杰200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读博离开课程组,谷超、李健、姜余梅三位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已成为七年制、留学生等重要教学岗位的骨干力量,并在多次市、局级教学和科研竞赛中获得奖项。青年教师全部完成岗前培训。
(1)李 健,谷 超 2006年获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班导师(校级)
(2)谷 超 2007年获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班导师(校级)
(3)讲课大赛获奖
2004年谷 超获天津市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
2004年谷 超获天津医科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
2004年谷 超获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
2005年李 健获基础医学院英语讲课大赛一等奖
2005年谷 超获基础医学院英语讲课大赛二等奖
2005年谷 超获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教学英语讲课大赛二等奖
2005年李 健获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教学英语讲课大赛三等奖
2006年谷 超获天津市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英文组)三等奖
2006年谷 超获天津医科大学英语讲课大赛二等奖
2006年谷 超获基础医学院英语讲课大赛三等奖
(4)主持校级课题和参与国家级、市级重点课题研究,主持和参与教改课题研究,发表数篇教科研论文。三人均为本课程主讲教师。
2.40岁以下教师全部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培养
2002年、2003年、2004年,青年教师谷超、李健、刘淑娟先后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分别于2006年7月、2007年7月通过研究生论文答辩,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青年教师苗绪红副教授、2009年 9月青年教师谷超讲师,分别通过南开大学、天津医大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分别在南大生命科学院、天津医大免疫学教研室攻读博士学位。
3.为了适应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需要,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英语培训
随着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对教师英语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为适应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需要,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英语培训,如:北外培训2人(5个月/人);在教研室与外籍专家座谈;参加外语讲课大赛等。
4.建立健全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
在青年教师开设新课时,均有老教师进行课前辅导,进行试讲合格后,方能上讲台授课。“辅导-试讲-讲评-合格-讲台”是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已成为我课程组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
5.35岁以下的教师,每年有学习工作总结
对于35岁以下的教师加强管理,每年要求有工作、学习规划,工作、学习总结。课程组已建立完善的培养档案,记录每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