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脑干各部代表性横切面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Brain Stem

  (一)锥体交叉节段切面
  在延髓腹侧部,左、右锥体束纤维经中央管腹侧,越边至对侧中部,形成锥体交叉 pyramidal decussation (图示),致使前正中裂倾斜,前角被交叉纤维分割。前角的外侧部,有自颈髓上延的副神经核。在后正中沟两侧的薄束和楔束深面,薄束核和楔束核先后出现。楔束的外侧为三叉神经脊束,其内侧紧邻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央管周围为中央灰质。前角的背外方为网状结构。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后束和红核脊髓束仍在相当于脊髓外侧索的位置。

  (二)内侧丘系交叉节段切面
  此平面在锥体交叉平面的稍偏颅侧。最显著的变化是(图示):薄、楔束核增大,并发出内弓状纤维,绕向中央管腹侧,在中线上越边,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构成内侧丘系。其腹侧的锥体束聚为锥体。在中央灰质内,自腹内侧向腹外侧有: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和孤束核。网状结构位于中央灰质的腹外侧。其它上、下行纤维束基本保持原位。

  (三)橄榄中部切面
  此平面最显著的变化是锥体束的背外侧出现下橄榄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图示)。中央管向背侧敞开,形成第四脑室。在脑室底的室底灰质内,从内向外侧依次为: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和被其围绕的孤束以及位于界沟外侧的前庭区深方内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沿外侧部边缘向腹侧观察,在三叉神经脊束腹侧与下橄榄核背外侧之间,脊髓小脑前束和脊髓丘脑束位于浅层,二者深面为红核脊髓束。脊髓小脑后束在此节段已加入小脑下脚。在中线两旁,由腹侧向背侧,可见锥体束、内侧丘系、顶盖脊髓束和内侧纵束。在锥体束和下橄榄核之间,有舌下神经核发出的根丝出脑。迷走神经根丝在下橄榄核背方出脑。

  (四)脑桥中下部切面

  腹侧膨大的为脑桥基底部 basilar part,背侧较小的为被盖 tegmentum (经面神经丘,图示)。被盖部位于室腔与脑干基底部之间。在被盖和基底部之间,构成斜方体的纤维在中线上交叉,横向穿过内侧丘系,在被盖腹外侧部上橄榄核的外侧折向上行,构成外侧丘系。脑桥基底部含纵、横行纤维及散在于纤维之脑桥核。横行纤维为脑桥核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越过中线,构成粗大的小脑中脚进入对侧小脑。纵行纤维包括锥体束和皮质脑桥束,前者为若干小束向下延续聚为延髓的锥体,后者分散止于脑桥核。被盖部背侧是第四脑室,室底灰质的内侧部有面神经丘 facial colliculus,内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外侧部有前庭神经核。面神经核位于上橄榄核的背侧,发出纤维绕展神经核,形成面神经膝,再折向腹外侧,经过面神经核外侧出自神经核的背外方有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在内侧丘系与三叉神经脊束之间的被盖腹外侧边缘,有红核脊髓束、脊髓丘脑束和脊髓小脑前束。三叉丘系贴邻内侧丘系的背侧边缘。内侧纵束和顶盖脊髓束仍居中线原位。网状结构占据被盖的中央。

  (五)中脑下丘切面
  切面背侧有隆起的下丘,属于顶盖 tectum (图示)。中脑室腔为大脑水管,四周围以导水管周围灰质。切面的其余部分称大脑脚,大脑脚的最腹侧部分为大脑脚底,自内侧向外侧依次有:额桥束 frontopontile tract锥体束 pyramidal tract顶、枕、颞桥束 parietal,occipital,temporal pontile tracts。大脑脚底的背侧有黑质,黑质背方与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之间的部分为中脑被盖。在被盖部中线两旁、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有内侧纵束,滑车神经核嵌于此束背侧的凹槽内。在被盖的腹内侧部有小脑上脚交叉,其腹侧有红核脊髓束。在被盖的腹外侧边缘,内侧丘系的背外侧有脊髓丘脑束,背内侧邻三叉丘系。三叉丘系的背方靠近被盖外缘处有外侧丘系。

  (六)中脑上丘切面

  切面背侧有隆起的上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有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图示)。该二核发出动眼神经纤维走向腹侧,经大脑脚底内侧出脑。内侧纵束在动眼神经核腹侧,仍居中线两旁。在被盖腹内侧部,有大而圆的红核。左、右红核之间,中线上有交叉纤维,背侧是发自上、下丘的顶盖脊髓束交叉纤维(被盖背侧交叉),腹侧是发自红核的红核脊髓束交叉纤维(被盖腹侧交叉)。红核外侧有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脑束移向背侧,它们的外侧有下丘臂。大脑脚底和黑质结构同下丘节段。
主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