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感觉器
一、名词解释
1.sensory organs 9.黄斑
2.proprioceptor 10.睑板
3.optic axis 11.结膜穹窿
4.visual axis 12.光锥
5.sinus venosus sclerae 13.第二鼓膜
6.chamber of eye 14.乳突窦
7.iridocorneal angle 15.壶腹嵴
8.optic disc 16.螺旋器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为感觉器
B .感受器一般只对某一种刺激特别敏感而产生兴奋
C .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肌、肌腱和关节
D.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
E.内耳的位觉感受器属本体感受器

2.关于眼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致呈球形,前面正中点称前极,后面正中点称后极
B.通过瞳孔中点至黄斑中央凹的连线称视轴
C.后极的连线称眼轴
D.视线与眼轴一致
E.后面偏内侧以视神经连于脑

3.眼球壁
A.由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构成
B.由外膜、脉络膜和内膜构成
C.由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构成
D.由巩膜、脉络膜和内膜构成
E.由纤维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构成

4.下列结构中由强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是

A.视网膜
B.巩膜
C.脉络膜
D.睫状体
E.虹膜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角膜神经末梢丰富
B.脉络膜血管丰富
C.巩膜不透明,呈乳白色
D.角膜透明而富有血管
E.虹膜内含平滑肌

6.巩膜静脉窦位于
A.结膜内
B.角膜内
C.虹膜内
D.巩膜内
E.巩膜与睫状体连接处

7.关于眼球壁血管膜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居眼球壁的中层
B.含有色素
C.分为虹膜和脉络膜两部分
D.脉络膜占血管膜的后2/3
E.脉络膜有吸收眼内分散的光线以免扰乱视觉的功能

8.虹膜
A.位居眼球血管膜的中部
B.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完全依赖房水获得营养
D.分隔眼前房和眼后房
E.不含色素

9.关于瞳孔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随眼压的高低而变化
B.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
C.取决于睫状肌的舒缩状况
D.取决于房水循环的通畅与否
E.取决于虹膜内色素的多少

10.在眼球壁的中膜中最肥厚的部分是

A.虹膜
B.睫状体前部
C.睫状体后部
D.脉络膜前部
E.脉络膜后部

11.视网膜
A.紧贴于脉络膜的内面
B.由视锥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三层构成
C.全层均有感光功能
D.紧邻眼球壁内腔的是视锥、视杆细胞层
E.视网膜的最外层为色素上皮层

12.视神经盘
A.为调节视力的重要结构
B.为视锥和视杆细胞胞体集中之处
C.为视网膜双极细胞胞体集中之处
D.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之处
E.为感光最敏感之处

13.视神经盘
A.位于黄斑的内上方
B.位于黄斑的内下方
C.位于黄斑的外上方
D.位于黄斑的外下方
E.位于黄斑的外侧

14.有关视神经盘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视网膜后部的偏内侧
B.无感光细胞
C.位于黄斑的鼻侧
D.中央凹陷处称中央凹
E.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出入

15.关于黄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视神经盘鼻侧3.5cm处
B.中央有视网膜中央动脉穿出
C.中央感光作用最强
D.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由此向后穿出眼球壁
E.中央为视神经的起始部位

16.视神经由下列哪种细胞突起构成?

A.视锥细胞
B.神经节细胞
C.双极细胞
D.视杆细胞
E.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17.有关眼球各结构的功能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屈光系统能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量
B.脉络膜有吸收眼球内分散光线的作用
C.房水对角膜和晶状体有营养作用
D.眼球纤维膜的一部分有屈光作用
E.玻璃体有支持视网膜的作用

18.下列结构中无屈光作用的是
A.玻璃体
B.角膜
C.房水
D.虹膜
E.晶状体

19.晶状体位于
A.虹膜与睫状体之间
B.虹膜与睫状小带之间
C.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D.角膜与玻璃体之间
E.角膜与睫状体之间

20.关于晶状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含血管和神经
B.以睫状小带连于脉络膜的前部
C.无弹性
D.周围部较硬
E.中央部较软

21.关于晶状体凸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睫状小带紧张,晶状体凸度增大
B.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凸度增大
C.视近物时,晶状体凸度变小
D.视远物时,晶状体凸度变大
E.受交感神经的调节

22.晶状体凸度增大时
A.睫状突后移
B.睫状肌舒张
C.睫状肌收缩
D.瞳孔开大肌收缩
E.屈光力减弱

23.房水
A.由眼房产生
B.由虹膜角膜角产生
C.由巩膜静脉窦产生
D.由睫状体产生
E.由晶状体产生

24.关于房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充满于角膜与晶状体、睫状体之间的腔隙中
B.其循环途径是:眼后房→幢孔→虹膜角→眼前房→巩膜静脉窦
C.最后汇入眼的静脉
D.有屈光作用
E.有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循环障碍导致青光眼
B.晶状体浑浊,临床上称为白内障
C.玻璃体浑浊,可影响视力
D.老年人晶状体逐渐失去弹性改变曲度的能力逐渐减弱
E.睑板腺排泄受阻,导致麦粒肿

26.关于眼睑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上、下眼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
B.皮下组织疏松
c.睫毛腺炎症引起被粒肿
D.睑板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E.睑板腺开口于睑后缘

27.关于结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贴在眼险后面的是睑结膜
B.贴在眼球外膜前部表面的为球结膜
C.薄而透明
D.富含血管
E.闭眼时全部结膜围成一个囊状腔隙

28.关于泪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泪腺位于泪囊窝内
B.泪点在上、下险缘上
C.泪囊前方有睑内侧韧带
D.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E.泪小管开口于泪囊

29.若瞳孔不能转向下外方,是因为

A.下直肌瘫痪
B.上直肌瘫痪
C.上斜肌瘫痪
D.下斜肌瘫痪
E.外直肌瘫痪

30.瞳孔偏向内侧,可能是哪块肌瘫痪?
A.外直肌
B.内直肌
C.下斜肌
D.上斜肌
E.上直肌

31.使瞳孔转向上外方的是
A.上直肌
B.下直肌
C.上斜肌
D.下斜肌
E.外直肌

32.关于眼副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眼外肌均起自总腱环
B.泪腺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
C.结膜富有血管
D.眶内的脂肪组织称眶脂体
E.眶脂体与眼球之间的薄而致密的纤维膜为眼球筋膜鞘

33.关于眼的血管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眼动脉起自颈外动脉
B.眼动脉最重要的分支是视网膜中央动脉
C.眼的静脉无瓣膜
D.眼上静脉向后注入海绵窦
E.眼上静脉向前与面静脉吻合

34.前庭蜗器包括
A.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B.鼓室、乳突小房和咽鼓管
C.外耳道、鼓膜、咽鼓管
D.外耳、中耳和内耳
E.外耳、鼓室和内耳

35.关于外耳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侧2/3为软骨部
B.内侧2/3为骨性部
C .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结合紧密,不易移动
D.皮肤内含有耵聍腺
E.外耳道的软骨部有可动性

36.关于鼓室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六个壁围成
B .顶部借鼓室盖壁与颅中窝相隔
C.腔内表面覆有粘膜
D.鼓室即中耳,内有三块听小骨
E.鼓室内侧邻内耳的前庭

37.下列哪项中所有结构均在鼓室的内侧壁上?

A.前庭窗、蜗窗、乳突窦口
B.锥隆起、前庭窗、蜗窗
C.岬、前庭窗、蜗窗、鼓室上隐窝
D.岬、前庭窗、蜗窗、面神经管凸
E.蜗窗、咽鼓管咽口、前庭窗

38.关于鼓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
B.垂直位于外耳道
C.为鼓室的外侧壁
D.在中心的前下方有一反光区
E.其上方1/4小部薄而松弛

39.关于听小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鼓室内
B.三个听小骨彼此相连,砧骨居中
C.锤骨柄末端附着于鼓膜脐
D.蹬骨底连于蜗窗
E.砧骨与锤骨及蹬骨间形成关节,可以运动

40.关于内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
B.全部在颞骨岩部的骨质内
C.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D.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
E.内、外淋巴经蜗孔相交通

41.关于骨迷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为骨半规管、前庭和蜗管三部分
B.前庭的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
C.前庭的内侧壁是内耳道底的后部
D.前庭后壁上有五个小孔通三个骨半规管
E.骨半规管有外、前和后骨半规管

42.下列结构中何者不属于膜迷路?

A.椭圆囊
B.球囊
C.耳蜗
D.膜半规管
E.蜗管

43.听觉感受器位于
A.前庭膜
B.基底膜
C.壶腹嵴
D.椭圆囊斑
E.球囊斑

44.下列哪个是位觉感受器?
A.椭圆囊
B.球囊斑
C.壶腹
D.螺旋器
E.蜗轴

45.下列说法何者是正确的?
A.前庭阶、鼓阶内都充满了外淋巴
B.前庭阶与鼓阶内的淋巴互不相通
C.三个骨半规管通过5个孔开口于前庭前壁
D .前、后骨半规管的壶腹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
E.耳蜗连于前庭的后壁

三、问答题

1.眼球壁由哪几层膜构成?各层如何分部?
2.试述虹膜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3.试述在临床做眼底镜检查时所见到的结构及其特点。
4.试述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生理、临床意义。
5.为什么正常眼视近物和远物均很清楚?
6.光线穿过角膜后,依次经过哪些结构投射至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后者又如何将光波刺激传人脑内?
7.眼险从浅到深的结构层次如何?各层结构有何特点?
8.眼球外肌包括哪些?各有何作用?
9.泪液的分泌及排泄途径如何?
10.试述鼓室各壁的结构、毗邻和临床意义。
11.内耳有哪些感受器,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位置和具体作用。
12.耳廓收集的声波经过哪些结构传至内耳听觉感受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感觉器: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2.本体感受器:这种感受器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和内耳位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变化时产生的刺激。

3. 眼轴:眼球的前、后面的正中点分别称为眼的前极和后极,通过前、后极的连线即为眼轴。

4. 视轴:经瞳孔的中央至视网膜黄斑中央凹的连线,即为视轴。视轴与视线方向一致。

5.巩膜静脉窦:为一环形的静脉性结构,位于靠近角膜缘处的巩膜实质内,是房水汇入静脉的通道。

6.眼房:是位于角膜和晶状体、睫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较大,位于角膜与虹膜之间,为眼前房;后部较小,位于虹膜与晶状体、睫状体之间,为眼后房;眼前、后房借瞳孔彼此相通。眼房内充满着房水。

7.虹膜角膜角:位于眼前房内,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的环形区域,又称前房角,房水由此汇入巩膜静脉窦。此角内有小梁网,对房水有滤帘作用。

8.视神经盘:是位于视网膜后部的内侧,视神经起始处的一白色圆形隆起,盘的中央凹陷,称视盘陷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穿行。视神经盘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

9.位于视网膜的后部,是视神经盘颞侧(约3.5cm)稍下方的一黄色区域,其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

10.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半月形,分上、下睑板,位于眼睑的深层。上、下睑板内有许多睑板腺,与睑缘成垂直排列,并开口于睑后缘。睑板腺分泌的油脂样液体,有润滑睑缘和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

11.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的移行处,上、下分别形成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结膜上穹较结膜下穹为深。

12.在鼓膜外侧面的紧张部,鼓膜脐前下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反光区,即为光锥。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光锥改变或消失。

13.第二鼓膜:为封闭蜗窗的结缔组织膜,鼓阶外淋巴的波动,可使第二鼓膜随之振动,从而使螺旋器产生正常的听觉冲动。在鼓膜和听小骨缺损时,声波可经第二鼓膜传人,产生部分听觉。

14.乳突窦:为鼓室向后延伸的小腔,位于鼓室和乳突小房之间。乳突窦向前开口于鼓室后壁上部,向后下连通于乳突小房.

15.是膜迷路的膜壶腹壁上的一嵴状隆起,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剌激。

16.又称Corti器,位于内耳蜗管的基底膜上,是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的剌激。

二、选择题 A型题


1.C 2.D 3.C 4.B 5.D 6.D 7.C 8.D9.B 10.B 11.E 12.D 13.A14.D 15.C 16.B17.A18.D 19.Cs20.A21.B22.C 23.D 24.B25.E 26.C 27.B 28.A29.C 30.A31.D 32.A33.A34.D 35.A36.D 37.D38.B39.D40.E41.A42.C 43.B 44.B 45.A

主页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