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细菌学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结构 》荚膜

总 论

 

细菌的形态
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

消毒与灭菌

各 论

螺 旋 体

 
 
 
 

荚膜(capsule)



  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见(图1)、(图2)

分类

  • 荚膜或大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微米的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 微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微米的称为微荚膜。如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

  • 粘液层(slime layer):疏松粘附于细胞表面,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的称为粘液层。

  • 糖萼:介于荚膜和粘液层之间的结构称为糖萼。


化学组成

  • 多糖\多肽\其他物质

      多糖:多数细菌的荚膜由多糖组成。多糖的分子组成和构型多样,令其结构极为复杂,成为血清学分型的基础。例如肺炎双球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抗原性,至少可将其分成85个血清型。

      多肽:少数细菌荚膜为多肽,如炭疽芽胞杆菌、鼠疫杆菌等。

形成条件

  荚膜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

  • 染色特性: 

  荚膜不易着色,可用特殊染色法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如用墨汁作负染色,则荚膜显现更为清楚。(图3)

功能  

①抗吞噬作用:荚膜因其亲水性及其空间占位、屏障作用,可有效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链,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处于细菌细胞最外层,荚膜犹如盔甲可有效保护菌体免受或少受多种杀菌、抑菌物质的损伤,如溶菌酶、补体等。

④抗干燥作用:荚膜多糖为高度水合分子,含水量在95%以上,可帮助细菌抵抗干燥对生存的威胁。

应用:

①具荚膜抗原不同分血清型
②鉴别细菌
③制备疫苗

   
   
 
 
 
     


CopyRight 2003.10 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