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细菌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致病性

总 论

 

细菌的形态
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

消毒与灭菌

各 论

螺 旋 体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ce),即致病性的强度,是量的概念。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即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毒力(virulence)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

  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通过以动物实验来测定,以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来计算。

  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接种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侵袭力(invasiveness)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invasiveness)。侵袭力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

(1)与侵袭有关的菌体表面结构:

  ①荚膜 
  ②粘附因子(菌毛、磷壁酸、蛋白质)

(2)侵袭性物质:

  ①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②侵袭素/侵袭性外膜蛋白

毒素(toxin)

  细菌毒素(toxin)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可分为外毒素(exotoxin)和内毒索(endotoxin)两种。

(1)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长繁殖与代谢过程中合成的能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化学成分及特性:是蛋白质,性质不稳定,可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toxoid)。
  毒性及致病作用:毒性强,有高度选择性,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肠毒素等。

(2)内毒素(endotoxin):G-菌细胞壁结构成分,即位于外膜上的脂多糖(LPS),只有当菌体 死亡裂解或人工破碎后可释放出来。

  化学成分及特性:由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三部分组成,性质稳定,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毒性及致病作用:毒性弱,选择性不强,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

  ①发热反应
  ②白细胞反应
  ③内毒素血症和休克
  ④Shwartzman反应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的侵入数量

侵入途径

 


CopyRight 2003.10 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