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或若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外源性感染:
传染源来自体外而引起的感染。
1.病人。 大多数人类感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2.带菌者。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种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段时间内仍继续排菌。
3.病畜和带菌动物有些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因而病畜或带菌动物的致病菌也可传播给人类。
内源性感染
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是体内的正常菌群,少数是以隐伏状态存在于体内的致病菌。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条件性致病菌后再致病。
感染途径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
3.接触感染
4.节肢动物媒介感染
5.创伤感染
6.多途径感染。 有些致病菌的传播可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等多种途径。
影响感染(传染)的因素
(1).病原菌的作用
(2).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3).自然环境因素
(4).社会因素
感染的类型及发展结局
1、不感染。 当宿主体具有高度免疫力,或侵入的致病菌毒力很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则病菌迅速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不发生感染。
2、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机体有较强的抗感染免疫力,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3、潜伏感染。 当宿主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毒潜伏, 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发。
4、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当宿主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为显性感染,通称传染病。
(1)根据病情缓急分为:
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日至数周。病愈后,致病菌从宿主体内消失。
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 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年。胞内菌往往引起慢性感染,
(2)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分为:
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infection;systemic infection)
全身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情
①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②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③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④脓毒血症(pyemia):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⑤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人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人血所致。
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carri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