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
     主讲教师
     师资结构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1-2

人员

构成

(含

外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教学承担工作

娄建石

1954.10

教授

(博导)

心血管药理学

市级教学名师

主讲教师

刘艳霞

1963.06

教授

(博导)

心血管药理学

主讲教师

高卫真

1962.02

教授

心血管药理学

主讲教师

方步武

1962.12

教授

(博导)

中药药理学

主讲教师

 

1953.05

教授

中药药理学

主讲教师

崔志清

1947.11

教授

中药药理学

主讲教师

何景华

1963.02

教授

免疫药理学

主讲教师

段宏泉

1965.06

教授

(博导)

中药药理学

主讲教师

杨  洁

1968.10

教授

(博导)

免疫药理学

主讲教师

张  俊

1966.01

副教授

临床药理学

主讲教师

周  晔

1965.05

副教授

临床药理学

主讲教师

乔  卫

1968.12

副教授

临床药理学

主讲教师

杨凤蕊

1972.12

讲师

药理学

辅导教师

 

1974.09

讲师

药理学

辅导教师

宋君秋

1977.01

讲师

药理学

辅导教师

吴艳娜

1974.07

讲师

药理学

辅导教师

 

1979.12

讲师

药理学

辅导教师

强兆艳

1973.01

讲师

药理学

辅导教师

尹永强

1980.12

助教

药理学

辅导教师

教学队伍的学历(学位)及职称结构

药理学教研室共有教师19名,教学辅助人员5名。2位教授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毕业的本科学历外,其余17名教师均已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占教师总量的89.5% ;其中博士以上学历(含在读)教师11名,占教师总量的57.9%

已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5名(26.3%)。

药理学教研室实验技术5名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3名、中级1名)。

本学科教师学历(学位)与职称总体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

                      学历(学位)状况

学历(学位)

人数(名)

所占教师比例(%

备 注

博士后

2

10.5

 

博士

12

63.2

含在读博士7

硕士

3

15.8

 

本科学士

2

10.5

 

                       职 称 状 况

职称

人数(名)

所占教师比例(%

平均年龄(岁)

教授

9

47.4

47.3

副教授

3

15.8

40.7

讲师

6

31.6

32.3

助教

1

5.2

27

 

年龄结构

药理学科19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6.8岁;50岁以下的中青年

教师占84.2% ,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年龄(岁)

人数(名)

所占教师比例%

51-60

3

15.8

41-50

7

36.8

31-40

7

36.8

30以下

2

10.5

 

学缘结构

教师分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日本国立德岛大学

学科专业为:临床医学、药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和中医学等。

 

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主讲教师全部为教授或副教授,能够系统讲授药理学课程;历年年终考核成绩均为优秀或良好。

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2

 

近五年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制定个性化培养规划

教研室为新入科的青年教师指派一位高年资教师进行帮带培养,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并定期进行检查落实。

2.强化专业英语培训

为开展药理课程双语教学培养后备力量,特邀请我校外籍教师来本室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培训;本室张才丽教授为科内教师和研究生常年开设专业英语学习班, 以提高青年教师的英文水平;教学上有计划的安排中青年教师为七年制和留学生进行药理学英语授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3.学术活动、听课、试讲制度化

常年坚持每周一次学术活动。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做学术报告或读书报告。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 坚持青年教师听课、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互相听课,并交流研讨。青年教师授课前在科内必须进行公开试讲,通过大家讲评,得以修正提高。

3.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在实践中成长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讲课大赛;参编教科书或教材、申报教学、科研课题;参加和承担教学与科研课题并担当重任。 娄建石、刘艳霞、高卫真、杨凤蕊、宋君秋、康毅等多人次获市局级、校级各种教学奖励。

4.为中青年教师的深造创造条件

近五年娄建石、刘艳霞、何景华先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进修一年;刘艳霞、何景华完成北京大学学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6年何景华在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高卫真、温克、杨凤蕊、吴艳娜、宋君秋、尹永强、乔卫等7名青年教师考取了统招博士研究生,其中温克正在国外进修,另1名即将被派往国外学习。

5.注重对青年教师德才全面培养

    根据教师工作特点,加强师德与团队协作等方面思想教育。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药理党支部党课学习和各项党的活动,利用假期去白洋淀革命老区及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尹永强、方步武、杨凤蕊、宋君秋等积极申请入党,现药理党支部中青年党员人数已达60% 药理党支部2次获市级先进集体。

成效:逐步形成一支德才兼备、具有教师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课程组教师队伍。

 

 

 

 

 

 

 

 
版权所有:天津医科大学    电话:022-23542621    电子邮件:jwc@ti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