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
    → 主讲教师 ←
      刘艳霞

     段宏泉

       高卫真
       方步武
       孟 林
       崔志清
       何景华
     师资结构
 
 









 
 
   
      

刘艳霞 教授

   刘艳霞,女,19636月生,药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务处处长
、中国药理学教学与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生化与分子药理学
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会理事、天津市药理学会副理事
长、天津市青联委员。获得天津医学院心血管药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北京大
学分子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9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先后承担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基金、国家教委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基金、天津市科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新药开发
专项基金课题、美国
NIH研究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获得中国药理学会和法国Servier研究院颁发的首届“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三
等奖和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被授予“天津市卫生局青年专业技术人材”和“天津医科大学首届
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
2001-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

  主要从事药物蛋白质组学、心血管药理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
0
余篇,撰写教材和参考书9部。

承担理论课程

1.       药理学(专业基础课,七年制30人,5学时/周;五年制90人,3学时/周;留学生30人,4学时/周;夜大学400人,4学时/周)

2.       分子药理学(选修课,五年制,2学时/周)

3.       临床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人,4学时/周)

4.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50人,2学时/周)

承担实验教学

1.       药理学实验(五年制60人,周学时3

2.       药理学实验(七年制30人,周学时30

3.       机能实验学(七年制30人,周学时4.5

获得的教学奖励

1.       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七年制教学模式(第二,2000年)

发表的教学论文

1.      开设系统整合式病案讨论课的初步设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专刊: 43-
44

2.      充分发挥“十五”投资效益建设高水平机能实验室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
专刊: 30-32

承担的科研课题

1.       ATP合酶在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OSCP作为新药靶标的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2008,项目负责人;

2.       ATP合酶分子作用机制及OSCP作为新药靶标的研究,天津市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科研基金,2004-2007,课题负责人。

3.       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天津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2005-2007,第二负责人。

4.       黄芪甙Ⅳ防治自由基所致心衰机理的深入研究 国家教委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基金2000-2003项目负责人。

5.       药物预适应时心肌蛋白表达的研究 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3项目负责人。

6.       丁丙诺啡及硝酸甘油合用在缺血预适应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第二参加人

 

学术论文

1.       Jeon BH, Gupta G, Park YC, Qi B, Haile A, Khanday FA, Y-X Liu, Kim JM, Ozaki M, White AR, Berkowitz DE, Irani K. Apurinic/apyrmidinic endonuclease 1 regulates endothelial NO production and vascular tone. Circulation Research 2004; 95(9):902-10.

2.       Y.X. Liu, W.S. Cao, K. Irani, and X.J. Li Establishment of a T-Ag and NF-κB Binding Elements Gene Co-transfected Stable HUVECs Cell Line. J Cell Biochem 2003;89(6):1285-1290.

3.       P Angkeow, SS deshpande, B Qi, Y-X Liu, YC Park, BH Jeon, and K Irani Redox factor-1: an extra-nuclear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endothelial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2002; 9: 717-725

4.       Effects of astragaloside Ⅳ on expression of Ape/Ref-1 on CA1 area of hippocampus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ats.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5; 13(2): 113

5.       黄芪苷Ⅳ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学的影响 中草药2001; 32(4): 332-334 刘艳霞、刘在萍、焦建杰、娄建石 

6.       归黄颗粒抗心肌缺血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1; 17(1): 32-34 高卫真、孟林、刘艳霞、康毅

7.       归黄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2; 18(3): 17-18 孟林、高卫真、刘艳霞、康毅

8.       心肌延迟相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2; 16(3): 235-240  孔雁军、刘艳霞、娄建石

9.       钙离子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8(1):129-132    周茂金、刘艳霞、娄建石

10.   ACEI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中国药学杂志 2003; 38(7): 481-484 吴艳娜、刘艳霞

11.   硝酸甘油与丁丙诺啡合用抗大鼠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研究:早期心脏保护作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 19(10): 1119-1125 娄建石、梁会旭、刘艳霞 

12.   硝酸甘油与丁丙诺啡合用抗大鼠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研究:延迟相心脏保护作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 19(12): 1370-1375 孔雁军、刘艳霞、娄建石

13.   黄芪甙Ⅳ对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3, 中医药学刊 2003; 21(12): 2011-2012, 2029 高卫真、康 毅、焦建杰、吴艳娜、孔雁军、娄建石、刘艳霞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3; 8(2): 180-182    周茂金、焦建杰、董伟林、孟 林、郑 尧、高卫真、刘艳霞、张才丽、娄建石

15.   RNA干扰作用研究进展 生理科学进展 2004; 35(1): 53-56 刘艳霞、李学军

16.   雷米普利诱导大鼠延迟相心脏保护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10(1):5-10 吴艳娜、刘艳霞

17.   Ape/Ref-1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生理科学进展 2005;36(4):319 闫晶晶 刘艳霞

18.   黄芪苷Ⅳ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10(3): 166-169 高卫真、康毅、娄建石、刘艳霞

19.   在体大鼠延迟相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5;21(2):178-180 吴艳娜、刘艳霞

20.   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ACEI的保护作用机制 中国药学杂志 2004;39(11):811-814 宋君秋、刘艳霞

21.   雷米普利诱导大鼠延迟相心脏保护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10(1):5-10 吴艳娜、刘艳霞

22.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黄芪苷Ⅳ在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11(4): 656-659 崔伊梅、刘艳霞

23.   Ape/Ref-1在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保护作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22(5):355—359 陈欣 刘艳霞

24.  雷米普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药理学通讯2006;22(5)625-8 宋君秋 刘艳霞 责任作者

25.  ACEI药理性预适应对糖尿病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1):64-66 陈艳,吴艳娜,刘艳霞

26.  ACEI类药物与胰岛素抵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1):139-141 张喆,吴艳娜,刘艳霞

 



 
版权所有:天津医科大学    电话:022-23542621    电子邮件:jwc@ti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