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细菌学动物源性细菌》芽胞杆菌属

总 论

 

细菌的形态
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

消毒与灭菌

各 论

螺 旋 体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一群需氧,能形成芽胞的革兰阳性大杆菌。本属中主要的致病菌为炭疽芽胞杆菌,是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的病原菌。蜡样芽胞杆菌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其它大多为腐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和尘埃中,如枯草芽胞杆菌等。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是动物和人类炭疽病的病原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俗称炭疽杆菌。牛与羊等草食动物的发病率最高,人可通过摄食或接触患炭疽病的动物及畜产品而感染,传播方式多样,多见皮肤炭疽,也有肠炭疽、肺炭疽和脑膜炎炭疽等。


本节主要内容:

一.炭疽芽胞杆菌


生物学性状

  炭疽芽胞杆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粗大杆菌,两端截平,无鞭毛。芽胞在有氧条件下形成,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有毒菌株在人和动物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为30~35℃。

  • 抗原结构

      1.荚膜多肽抗原 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具抗吞噬作用,与细菌毒力有关。若以高效价抗荚膜多肽血清作荚膜肿胀试验,对鉴定本菌有一定意义。
      2.菌体多糖抗原 由N-g_,酰葡糖胺、D—半乳糖组成,与毒力无关。
      3.芽胞抗原 由芽胞的外膜、皮质等组成的芽胞特异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4.炭疽毒素 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注射给实验动物可出现炭疽病的典型中毒症状。但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单独作用不会发挥生物学活性,都必须与保护性抗原组合后才能引起实验动物的水肿和致死。炭疽毒素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免疫原性,免疫注射后使豚鼠对炭疽芽胞杆菌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抵抗力

      于本菌能产生芽胞,故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需3h才能杀灭。芽胞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强。细菌芽胞在干燥土壤或皮毛中能存活数年至20余年,牧场一旦被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十年。

致病性

  • 致病因素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和炭疽毒素。荚膜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宿主组织内繁殖扩散。炭疽毒素是造成感染者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毒性作用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形成水肿。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致感染性休克和DIC,甚至致死。

  • 所致疾病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为草食动物(牛、羊、马等)炭疽病的病原菌,人因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皮毛而引起皮肤炭疽,食人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被污染食物引起肠炭疽,或吸人含有大量病菌芽胞的尘埃可发生肺炭疽。上述三型均可并发败血症,偶见引起炭疽性脑膜炎,死亡率极高。

免疫性

  感染炭疽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一般认为免疫与机体针对保护性抗原产生保护性抗体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关。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根据炭疽病型采取不同标本。

  直接涂片镜检: 取标本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发现有荚膜的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或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镜检,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与鉴定: 检材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碳酸氢钠琼脂平板,孵育后观察菌落,用青霉素串珠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进行鉴定。此外,也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病人的荚膜抗体,用ELISA检查保护性抗体。必要时进行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

  炭疽的预防重点应放在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的卫生防护上。病畜应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杜绝在无防护条件下现场剖检取材,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必经焚毁或深埋2m以下。对易感家畜应进行预防接种。
  特异性预防用炭疽减毒活疫苗,皮上划痕接种,免疫力可持续1年。接种对象是疫区皮革、毛纺工人、牧民、屠宰牲畜人员、兽医等。治疗以青霉素首选,也可选用其他广谱抗生素。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皮肤炭疽
 

前 进


CopyRight 2003.10 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