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细菌学动物源性细菌》鼠疫耶氏菌

总 论

 

细菌的形态
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

消毒与灭菌

各 论

螺 旋 体

 
 
 
 

第二节 鼠疫耶氏菌属


  耶尔森菌属(Yersinia)细菌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包括11个菌种,其中鼠疫耶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与假结核耶氏菌等三种肯定是人类致病菌。本属细菌通常先引起啮齿动物、家畜和鸟类等动物感染,人类通过接触动物、被节肢动物叮咬或食人污染食物等途径感染。


节主要内容:

一、鼠疫耶氏菌属

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疫耶氏菌属

  鼠疫耶氏菌(Y.pestis)俗称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

生物学性状

  为两端浓染的卵圆形短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革兰染色阴性。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27—3012,最适pH为6.9~7.2。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但生长缓慢。在含血液或组织液的培养基上生长,24—48h可形成柔软、粘稠的粗糙型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开始呈混浊,24h后表现为沉淀生长,48h后逐渐形成菌膜,稍加摇动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此特征有一定鉴别意义。

抗原结构: 鼠疫耶氏菌的抗原结构复杂,至少有18种抗原,重要的有F1、V-W、外膜蛋白和MT等四种抗原。

1.F1抗原 是鼠疫耶氏菌的荚膜抗原,具有抗吞噬和活化补体的作用。F1的抗原性强,特异性高,其相应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2.V和W抗原 两种抗原总是一起产生,与细菌毒力有关,使细菌具有形成肉芽肿损伤和在细胞内存活的能力,且有免疫抑制作用。
3.外膜蛋白(yersinia outer membrane protein,Yop) 能使细菌在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导致机体发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鼠毒素(murinetoxin,MT) 为可溶性蛋白,是一种外毒素,对鼠类有剧烈毒性。MT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0.2%甲醛处理可使其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免疫动物制备抗毒素。
5.内毒素 其性质与肠道杆菌内毒素相似,可致机体发热,产生休克和DIC等。

致病性

  • 致病因素

  鼠毒素主要对鼠类致病,具外毒素性质,但只有当细菌自溶裂解后才释放。鼠疫耶氏菌的毒力很强,少数几个细菌即可使人致病,其致病性主要与 F1抗原、 V-W抗原、外膜抗原及内毒素等相关。

  • 所致疾病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一般先在鼠类间发病和流行,通过鼠蚤的叮咬而传染人类,尤其当大批病鼠死亡后,失去宿主的鼠蚤转向人群。人患鼠疫后,又可通过人蚤或呼吸道等途径在人群间流行。临床常见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鼠疫。

免疫性

  鼠疫感染后能获得牢固免疫力,再次感染罕见。主要产生针对F1抗原、 V-W抗原的抗体等,具有调理促吞噬、凝集细菌及杀菌等作用。另外,尚依赖于吞噬细胞吞杀细菌等细胞免疫的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按不同病型采取淋巴结穿刺液、痰、血液等。人或动物尸体取肝、脾、肺、肿大淋巴结和心血等。陈旧尸体取骨髓。因鼠疫为法定甲类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除标本采取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和控制外,标本必须送指定的具有严格防护措施的专门实验室,并按严格操作规程进行。

直接涂片镜检: 检材直接涂片或印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和美蓝染色,镜检观察典型形态与染色性。免疫荧光试验用于快速诊断。

分离培养与鉴定: 分离出可疑菌落时,可作涂片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防治原则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我国目前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疫苗,多用皮下、皮内接种或皮上划痕,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此外,应加强国境、海关检疫。
  治疗必须早期足量用药,采用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均有效。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nterocolitica)是引起人类严重的小肠结肠炎的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阴性球杆菌,偶见两端浓染。无芽胞、无荚膜,25℃培养时有周身鞭毛,但37℃培养时则很少或无鞭毛。兼性厌氧,耐低温,在4℃.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0—28℃,最适 pH7.6。根据菌体O抗原可分为50多个血清型,但仅几个血清型与致病有关,且致病型别各地区也不同。我国主要为0:9、0:8、0:5和0:3等。此外有毒力菌株大都具有V和W抗原、肠毒素等。

致病性

  • 致病物质

  本菌为一种肠道致病菌,具有侵袭性及产毒素性。V-W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0:3、0:8、0:9等菌株产生耐热性肠毒素,与大肠埃希菌肠毒素ST相似。另外,某些菌株的O抗原与人体组织有共同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 所致疾病

  本菌为人畜共患病原菌。人类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受染,潜伏期 3~7d,临床表现以小肠、结肠炎为多见,也见有败血症者。根据病变位置与发病机制不同,可将小肠结肠炎分为四型:①胃肠炎(或小肠结肠炎)型;②回肠末端炎、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型;③结节性红斑与关节炎型(自身免疫病);④败血症型。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取粪便、血液和剩余食物等,根据该菌嗜冷特性,将标本置pH7.4~7.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于4C增菌2—3周;再用耶氏菌专用选择培养基置2512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主要鉴定依据为2512培养时动力阳性,嗜冷性、脲酶阳性、 H2S阳性和血清学鉴定等。

   
   
 
点击查看大图
鼠疫耶氏菌
 
点击查看大图
鼠疫的流行
 
     


CopyRight 2003.10 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