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细菌学支原体》概述

总 论

 

细菌的形态
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

消毒与灭菌

各 论

螺 旋 体

 
 
 

第一节 概述


 

  支原体因其没有细胞壁故归属于柔膜体纲的支原体目。下分3个科:
    ①支原体科;
    ②无胆甾原体科,生长时不需要外源性胆固醇;
    ③螺原体科,生长至一定阶段呈螺形。
  在支原体科中又分支原体和脲原体2个属。支原体属现知有64个种,而脲原体属仅2个种。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溶脲脲原体。



主要内容: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是原核细胞生物中最小的,大小一般在0.2~0.3μm,很少超过1.0μm。最外层是细胞膜,由蛋白质与脂质组成的三层结构。有的支原体在细胞膜外还有一层由多聚糖构成的荚膜,有毒性,是支原体的一种致病因素。
      支原体以二分裂繁殖为主。有的支原体有一种特殊的顶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在宿主上皮细胞表面。这与支原体在粘膜上的定植和致病有关。有些支原体能运动,在支原体内有许多微丝组织成网,和运动有关。支原体无细胞壁,具有可塑性,能通过0.45μm滤膜。
  • 培养特性

      支原体的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无胆甾原体外,培养基中必须加人10%~20%人或动物血清。支原体一般在pH7.8~8.0间生长,低于7.0则死亡。但溶脲脲原体最适的pH为6.0~6.5,因在培养时溶脲脲原体分解尿素产氨,可使培养基pH升高。支原体生长缓慢,在含1.4%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d(有的需要2周)后出现菌落。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核心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薄的透明颗粒区。
  • 生化反应

      支原体可根据是否能利用葡萄糖、水解精氨酸和尿素来进行鉴别。
  • 抗原结构

      
    支原体细胞膜上的抗原结构由蛋白质和糖脂组成。各种支原体均有其特有的抗原结构,交叉较少,在鉴定支原体时有重要意义。补体结合试验取决于抗原的糖脂部分,ELISA试验取决于抗原的蛋白质部分。支原体的血清抗体可用作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应用这二种方法还可将某些支原体分成若干血清型,如溶脲脲原体可分为16型。
  • 抵抗力

      支原体因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的影响比细菌敏感,容易被消毒剂灭活,但对醋酸铊、结晶紫的抵抗力大于细菌。支原体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耐药,但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等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性

      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动物体,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育症。肺炎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及穿透支原体以其顶端结构能与宿主细胞上受体结合而粘附于细胞上。除穿透支原体外,一般为表面感染,大多不侵入血液。其致病性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①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固醇作为养料;②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神经毒素(外毒素)或产生过氧化氢和超氧离子。
  • 免疫性

      在小鼠体内腹腔巨噬细胞可以杀灭支原体,IgGl和IgG2抗体有调理作用可加强巨噬细胞对支原体的杀伤作用。粘膜产生的SIgA具有保护作用。肺炎支原体可作为超抗原,吸引炎症细胞浸润,同时释放细胞因子。

与细菌L型的区别


  支原体 L型
存在 自然界独立存在 细菌细胞壁缺陷的变异型
回复突变 可回复为细菌原有形态
遗传关联 与细菌无关 与原菌有关
体外培养 等渗,培基中需加入胆固醇 高渗,一般无需胆固醇


后 退
回章首
前 进


CopyRight 2003.10 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