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细菌学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总 论

 

细菌的形态
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

消毒与灭菌

各 论

螺 旋 体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的螺旋较密螺旋体的更多、更细密而规则,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故名。钩端螺旋体属细菌很多,可分为两个种。Ⅰ种为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对人致病的属于此种。Ⅱ种为双曲钩端螺旋体,为腐生性菌,对人不致病。


主要内容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

      大小0.1~0.2×6~12μm。螺旋细密、规则,形似细小珍珠排列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形。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染。常用 Fontana镀银染色法,钩端螺旋体被染成棕褐色。

  • 培养特性

      需氧或微需氧。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钩端螺旋体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
  • 抵抗力 

      钩端螺旋体对热抵抗力弱,60℃lmin即死亡。对青霉素敏感。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这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 分类
    1.抗原分类
    (1) 属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钩端螺旋体属中,细丝体属无此抗原。
    (2) 群特异性抗原:系菌体脂质多糖复合物。
    (3) 型特异性抗原:系表面抗原,为多糖蛋白复合物。
    应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和凝集素吸收试验,可将钩端螺旋体属进行血清群和血清型的分类。
    2.DNA分类 应用DNA杂交技术对不同钩端螺旋体株进行DNA同源性分析,可将腐生性的双曲钩端螺旋体分成3个基因种,致病性的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分成7个基因种。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钩端螺旋体具有类似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致病物质。

  •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其致病过程如下:

            污染     完整皮肤或粘膜
储存宿主(猪、鼠)排泄物---->水、土壤------------>人---->局部繁殖-->血(菌血症)


  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轻重相差甚大,特点是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

  • 免疫性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进入人体后,单核-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若病菌数量少、毒力低,病菌被完全或大部分杀灭,则感染不形成或呈隐性感染状态。发病后1~2周,随着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逐渐增多,使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效率大为加强,血循环中的钩端螺旋体迅速被清除。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原体检测 发病10天内取血液;1周后取尿液,有时可长达至3个月;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方法有直接镜检、分离与鉴定、动物接种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血清学诊断 应采取病程早、晚期双份血清,一般在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一次。有脑膜刺激症状者采取脑脊液检测特异抗体。方法包括显微镜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

防治原则

1. 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2. 在流行区对易感人群做疫苗接种。

后 退
回章首
前 进


CopyRight 2003.10 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制作 版权所有